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中国经济网】小城镇 大精彩 子长县重点镇建设现状调查
时间:2015-01-12 20:47:06作者: 拓乃章  …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在城镇化进程中,相对于那些不断扩张的大城市而言,最能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小城镇建设无疑是最有潜力也最应得到重视的。地处陕北的子长县通过实践证明,只要措施到位,小城镇同样也可以有大精彩。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今天的人们普遍会选择向大城市流动。但实际上,在“城市病”日益严重的今天,将县级以下的集镇做大做强,同时辅之以均等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最短半径中让最多的农民获得非农就业机会,才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优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为了促进小城镇发展,早在2011年3月,陕西省就实施了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同年,延安市在全市13个县区择优确定了15个市级重点镇和13个县级重点镇。子长县杨家园则镇、涧峪岔镇和安定镇分别入选省、市、县三级重点镇名单。经过短短几年发展,这3个重点镇如今已逐渐显露特色,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杨家园则镇:打造县城副中心

    这几天,杨家园则镇杨一村的杨学明老汉一直乐呵呵的。镇里新盖的楼房开始发钥匙了,他和老伴分到一间60平方米的房子,进去一看,不仅暖气、电灯、马桶都已安装到位,连地板砖、瓷砖也都贴好了,只需要再买点基本的家具就能直接入住了。最关键的是,这套房子他只掏了2万多元钱!

    得到实惠的不仅仅是杨学明老汉一家。“我们的移民安置房和保障房一期工程共有1154套住房,目前已分配586套。”杨家园则镇党委副书记魏安定告诉记者,以移民安置房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新区建设,是2011年该镇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镇之后的核心工作。

    据他介绍,杨家园则镇是子长县的第二大镇,205省道穿镇而过,过去是从榆林到西安的必经之地,延长石油子北采油厂总部也设在镇上。虽然是个传统的商贸集中区,但过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限制该镇的发展。2008年,杨家园则镇开始实施小城镇建设,先后投资7800多万元进行了农民危旧房改造、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使镇区面貌焕然一新。

    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镇后,杨家园则镇将自身定位为子长县城的副中心,开始着手新区建设。“省上对省级重点镇镇区人口有具体要求,陕北要达到3万人,而我们镇区原来只有3000人。子长有好几个乡镇都属于白于山区移民范围,移民又不可能从白于山区再搬到白于山区,因此人口来源不是问题,关键是来了住哪儿?首要任务就是盖房子。”魏安定说。

    杨家园则镇在镇区所在的杨二村规划了132亩的新区,开始大刀阔斧地建设移民安置房和保障房。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利百姓,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房子,农民只需要自付2.2万元、4.1万元、6万元即可入住。而据估算,建筑成本加上前期基础设施投入,每平方米房屋的造价在2600元左右。

    与此同时,杨家园则镇还在新区规划建设了幼儿园、广场、文化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占地8亩,总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可容纳12个班的学生,是子长县目前最大的幼儿园,园内甚至配备了一个专门为孩子送饭的小电梯。现在老师已经聘任到位,即将投入使用。

    “我们2013年已经开始新区二期工程建设,计划建867套房子,加上一期房子和农民自建的房子,基本能满足镇区人口扩大规模的要求。”魏安定说,现在镇区人口已经达到8000多人。

    涧峪岔镇:蚕桑业富了百姓腰包

    发展产业,富裕百姓是重点镇建设的一个应有之义。作为市级重点镇,涧峪岔镇紧紧抓住本地栽桑养蚕历史久远的特点,大力发展蚕桑业,直接带动农民增收。

    据了解,涧峪岔镇栽桑养蚕的历史据说可以上溯至黄帝时期。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到2007年时,全镇栽桑面积达3万亩。但其中良桑面积只有5000亩。“良桑和普通桑树相比,叶片大、产量高、蚕爱吃。”养了一辈子蚕的老桑农赵鹏成告诉记者。

    为了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涧峪岔镇制定了“十百千万”的蚕桑发展思路,即发展10个养蚕专业村、每年新建100个温室蚕棚、发展1000户养蚕大户、嫁接改良桑园1万亩。围绕这一目标,镇政府每年投资25万元,对全镇桑园进行病虫防治、松土、施肥,同时鼓励农户相互流转闲置桑园,并引进优良桑树品种,大力推广大棚养蚕、小蚕共育等技术。截至目前,全镇已有520个温室蚕棚,1200个养蚕专业户,良桑面积达到15000亩。

    在规模扩大之后,提高效益就成了重中之重。“过去我们这里没有缫丝技术,只能卖蚕茧。每斤蚕茧只能卖22元左右,但如果缫成丝,3斤蚕茧缫1斤丝,价格却能卖到200多元,利润一下就翻了2倍。”涧峪岔镇南家峁村光军蚕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光军说,2012年他在外地考察学习之后,带领村民建起了蚕丝被加工厂。“我们的蚕丝被也是按斤卖,一斤580元,一床被能卖一两千元。2013年全镇一斤蚕茧都没有卖,全部被加工了,我们的产品货真价实,供不应求,最远销往了新加坡。”

    除了加工蚕丝被,涧峪岔镇还利用蚕沙加工保健枕头、利用桑枝桑条培育香菇,尽可能延长蚕桑业产业链。

  “过去靠卖蚕茧,每年全镇蚕桑业的产值不过七八百万元,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多产品,每年产值能达到8000万元,仅利润就有5000万元!”涧峪岔镇党委书记刘征自豪地说。

  安定镇:千年古镇蓄势待发

  安定镇是延安市确定的县级重点镇。但现在它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号。2013年7月,安定镇被省上确定为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

  早在1040年,这里就是“安定堡”,1252年始设安定县,直至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才将县址迁到瓦窑堡,并改名为子长县。因此有人说,安定镇的历史就是子长县的历史,一点没错。如今,这里有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还有三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定堡古城、普同塔、寨关山遗址。

  不过,也正是由于长期受制于古城保护,不能拆、不能动,导致安定镇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被列为延安市县级重点镇以后,我们重点做了整体规划、项目储备、招商引资、外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目前共策划包装项目69个,总投资7亿多元。”安定镇党委书记杨栋说。

  按照该镇规划,未来安定镇将形成“一河、两城、七区”的形态布局。一河,即打造贯穿镇区东西的秀延河景观工程;两城,即古城和新城。将古城建成影视文化基地,新城建设成为新的陕北风情小镇;七区则指的是依托本地资源打造佛教文化体验区、道教文化体验区、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区、煤炭资源开发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区,万亩山地苹果观光区和生态观光区。

  目前,秀延河堤防工程已完成80%的工作量。“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20年镇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人。”杨栋说。

  被确定为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也是有好处的。按照省上文件精神,到2015年,陕西省将分批次给予每镇2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同时,省级财政给予每镇500万元资金专项支持。

  2014年,安定镇将陆续上马古城仿古改造建设工程、旧城墙恢复工程、旧街道仿古硬化改造工程、老县衙改造工程等30多个项目。

  “打造文化旅游名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计划十年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争取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农民人均综合旅游收入突破万元。”杨栋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