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石宫寺记
时间:2015-05-28 11:48:25作者:厚夫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出子长县城,沿安定川北行三十里,但见一树木葱茏处,便是大名鼎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石宫寺了。石宫寺背倚钟山南麓,面对清澈的秀延河,东临清风明月戏楼,西眺古城安定。历史上古塔林立,寺院延绵。寺院主持北辖佳州,南统骊山,佛光荧荧,佛语袅袅,规模浩大,气势雄伟,是一所重要的宗教文化胜地。
    过新修的大桥,便到石宫寺的山门前。石宫寺的正名叫“大普禅寺”,因为寺窟沿钟山南麓而凿,故名“石宫寺”。门前有清雍正三年所立的石牌坊,上有儒、释、道创始人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造像,说明“三教合一”在这里有过生动的体现。石宫寺里,红砖绿瓦参差错落的殿堂,掩在其石崖下。石崖上,款款立一砖塔,镇着全寺。石宫寺的布局玲珑而精巧。进山门,行十余级,就到了被国内外专家称誉甚高的石宫寺钟山石窟。“洞天福地”四个大字刻于窟顶石岩,字迹森然,苍劲有力。
    钟山石窟保存最为完整的是主窟,窟呈矩形,面积达二百多平方米,平顶八角藻井,有大小佛像万余尊,又称“万佛岩”。释迦牟尼和他的助手们端坐于主窟正中的坛基,坛基的东西两端,各立一尊侍协菩萨,前后两排各有八根接顶连地的方形石柱,每根石柱四周均密密地雕凿着数层佛像。其中一掇石柱剩了半截,可以说这座石窟至今仍未完工,当然也可能与天灾人祸有关。石窟四壁也雕有千姿百态的佛像,每尊佛像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主窟外壁精雕着老子、孔子、关帝的造像,据说是明、清时期的作为。
    石宫寺以石窟为大雄宝殿,构建颇为神奇。整座石窟,石窟内的一切佛像,全部直接在岩体上雕凿而成。驻足于此,不得不感叹那些能工巧匠们的鬼斧神工。我的感觉,仿佛是佛祖在一瞬间点化的结果,他给予人类以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诗云:“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是的,天下名山僧占多,仿佛佛寺与风景胜地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曾到过甘肃的敦煌,并在莫高石窟下的“莫高山庄”里小住了两天。我惊叹于人类的伟大,和所创造的艺术奇迹。我也注意到一点,就是莫高窟所特有的地理环境。有离敦煌市二十五公里处,那鸣沙山和三危山之间,有一条宕泉河。有了宕泉河的存在,就有了莫高窟的存在。据说在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一名叫乐僔的和尚云游到此。此时正值黄昏,太阳快要沉落在茫茫的沙海中。蓦地一抬头,他眼前出现了奇迹:对面的三危山一派金光耀眼,好似有千万个佛儿在金光中显现。和尚被这奇景眩惑了,他想,这真是一块圣地。于是,他就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供佛来居住。兴许,没有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就没有敦煌莫高窟的存在。
    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我国又由北到南形成了几乎遍布于绝大多数地区的佛教石窟群。正如著名的的佛教美术家常任侠先生在《佛教与中国雕刻》一文中所说那样:“自佛教东渐,此种艺术也随之东来。在佛教东来的路上,经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遗留有古代龟兹、高昌等洞窟的造像;经过甘肃河西走廊时,遗留有敦煌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等石窟造像;再东进而有山西大同云岗、河南洛阳龙门、山西太原天龙山、河北磁州响堂山、河南巩县石窟寺、山东云门山、辽宁义县万佛堂等大小石窟造像,蔚为盛观。在江南的有栖霞山石窟造像,在四川的有广元窟、大足石窟,以及巴中、通江等地石窟造像,分布既广,数目亦多,不能尽举。”
    石宫寺兴于何代,似乎说法不一。通说是北宋年间的产物,也有人坚持认为最早兴于西晋年间。对于一般的游人来说,这些并不影响他的游趣。登临石宫寺的古塔,凭窗临风时,我脑子豁然一亮,为什么不从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来接近石宫寺的历史昵?陕北是一块黄土堆垒的高原,有的是高天厚土,也有的是飞沙走石,然而缺少的是那有灵性的奇景奇观。石官寺的出现,既与远方的安定古城有密切的联系,也与它颇有意味的风景有关。在陕北这样一块边地,战争是少不了的,苦难也是多重的。于是,那些戍守边地的文官和武将们,为了祈求平安与幸福,便来到这一方风水宝地——钟山倒扣如钟,秀延水潺潺如绢,好一个钟灵秀毓的地方。兴许是为了抒发闲情逸致,兴许是为寄寓某种特定的心情,募些民工,到这青山秀水处凿窟设佛,请来云游四方的蛾嵋、普陀的和尚主持。他们饮酒对诗,谈笑风生,一时快乐,就这样顺了几百年。到后来兵家战火,野草没了路径,石宫寺才荒败寂寞的。
    是的,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下,佛教那虚构的传说和宗教的解说,所散发出的神秘的气息,某种意味上,是一剂解救灵魂的良药。不然,古人们凿山不止,设佛不已。从西天请来的佛祖,在东渐的过程中,他要有许多驿馆来歇脚。因而,那众多的石窟变成了传递文明的驿站。兴许当年石宫寺的功用正是如此。从敦煌到炳灵寺到麦积山到大同的云岗石窟,其间上千公里,正象音乐的过门一样,那佛事的过门在哪里呢?往北是戈壁与草地,往南是苍茫的秦岭,唯一的可能是穿越深厚的黄土高原,到达黄河的彼岸。我曾经无意识地拽起了陕北高原上出现的石窟,他们象项链一样,挂在陕北的颈项间。也许作为其中之一的石宫寺,承担的正是传承佛教文明的光荣任务呢!
    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汉朝强盛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另一线自长安出,穿越金锁关,经肤施,路过石宫寺,又辗转北上而入于蒙古、西域一带。我以为,此观点根本经不起推敲。佛教传入中国,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西汉哀帝时传说,一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传说。如果综合这两种说法,佛教的初传当在两汉之间,约公元一世纪左右。也就说,强盛的西汉,尚未引进佛教,何谈石宫寺的出现呢?况且,西汉之时,放着好端端平坦的丝绸大道不走,为何要北上陕北绕一个大圈子呢?其实,翻阅一下史料,便可大体推算出石宫寺出现的年代。恩格斯曾言:“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其实,宗教说白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也是有宗教需要的人的一种真诚而有虚幻的心理需要。从宗教的信仰与仪式中激发出来的特殊的情感体验,使人们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解脱。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只有被最高统治崇尚,并在民间流传才能立足。佛教信仰对客观现实幻想的、神奇的反映,也正成为战乱连绵时期,人们对生的渴盼,对死的抗拒,对长寿多福的祈求。自三国西晋时佛教的初步流传,到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开始兴盛起来,并且汇合成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原因很简单,当时中国的北方正处于“五胡乱华”的时期,长年的战乱,民不聊生,生命难保的境遇使人们希冀从求神拜佛中解除苦难。上层的支持、倡导,下层百姓的需要、向往,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佛教获得勃勃生机。经过试探、依附、冲突、改变、适应、融合,佛教逐渐成为与儒教、道教合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倒是石宫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兴盛在北宋年间的理由正相当充分。我国北方的许多著名石窟,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北宋年间,陕北是边关要地,曾在这里筑堡护寨。
    石宫寺的成就,并不在于那到处可见的佛事,而在于它的雕刻艺术。它不但继承了唐代雕刻丰满圆润的写实风格,而且在造型上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这是我国石窟雕刻艺术的一大飞跃,成为北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还有钟山石窟里佛像的彩绘,历经千年,仍鲜明如初。可以这样说,是陕北环境的封闭与交通的落后,成就了石宫寺的文物意义。人们仍能在它被岁月风尘掩埋千百年后,小心翼翼地拭亮石宫寺的身体,让它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游历了半晌,到该告别的时候了。我在石宫寺寻了一块字迹漫漶的石碑,仔细辨认所镌的人名,上有四川涪陵人、湖南长沙人、浙江绍兴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些南方人,远离故乡,不畏黄沙黄尘,来到陕北这当时的荒凉之地。他们的使命固然与佛事有关,但毕竟使洪荒之地得以开化,其功莫大也。
点石宫寺之生动者,非这些有名无名的人莫属。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